公法评论网:中华政制之道网站首页 |公法新闻 | 公法专题 | 公法评论 | 公法时评 | 公法史论 | 西语资源

公法时评 | 公法文献 | 资料下载 | 西语资源 | 公法书目 | 学人文集 | 公法论坛
加入收藏
设为首页
网站地图
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,使公义如江河滔滔!
您现在的位置 : 主页 > 公法评论 > 文章正文
谁给了你阻挠记者采访的权利?
来源: 作者:盛林广 时间:2009-05-29 点击:
    不管所面对的事情大小,近年来,当记者代表公众去调查事实的真相时,经常碰到拳脚相加的情形。尤其是揭露当地的黑暗面时,记者受到的阻力更大,其背后必定涉及到有关政府部门的利益。
   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《中国之声》今早报道:昨天两名在巴东采访邓玉娇案的记者被当地不明身份的人围攻殴打,并被强制写下“未经当地批准不得擅自到此采访”的书面材料,采访获得的录音及照片也被强行删除。
    听后心里少了一些惊讶,而是多了一些无奈,媒体记者频繁遭遇采访被打的经历,为何屡禁不止?虽然有关部门一再强调要加大监管力度,严惩犯罪分子,但是有些人仍是有恃无恐,依然我行我素。
    2007年3月,南京晨报报道:南京一群黑中巴车主围住公交车阻碍通行,记者前往现场采访时,两次遭黑车车主围攻。记者在采访车内拨打了近10次110报警电话,然而在记者被打、采访车被砸的40分钟内,没有一名警察出现在现场。
    就在今年3月,山西晋中市公安局纪委书记赵命文母亲出殡,动用警车为送葬车队开道,面对记者跟踪拍摄,亲属群殴记者抢走摄像机。(星岛环球网)
    这些仅仅是众多暴力事件的缩影,看到这些事件的发生,我深感痛心。新闻采访,是国家赋予记者的权利,在08年11月,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《关于进一步做好新闻采访活动保障工作的通知》中还规定,要依法保护新闻机构和新闻记者的合法权益,任何人不得阻止、阻碍记者采访,是谁给了这些人阻止记者采访的权利?个中缘由,值得我们每个人反思。
   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信息中心主任、高级记者丛春华表示,近年来,新闻记者在执行采访任务,进行舆论监督过程中,采访权、人身安全受到侵害的事时有发生,记者被打事件屡屡发生,表明记者正常采访权受挑战,公众知情权遭践踏。记者的采访权实质上是在代表公众行使一种职权,因而采访权同时具有公共权利的性质。
    法学专家叶知军说,依据宪法、民法等相关法律条款,记者正当的采访权是受到法律保护的。因为记者是在行使一种公共职能,其采访行为本身是在满足公众对新闻的认知,使公众的知情权得以实现。
    既然我们能找到相关的法律条文来保障记者的权益,国家、社会、广大民众也都很关注记者合法权益的维护,为什么在现实中却行不通呢?与记者直接打交道的绝  大多数是地方政府,事件(尤其是负面新闻)发生后,新闻记者进行采访时必定会涉及某些人的利益,而大多情况下是对其不利的,这就使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封锁消息,阻挠记者的采访行为。
    就像南京黑中巴事件,其实警察局就在附近不到100米处,但为什么40分钟竟没有到达现场,任由暴力事件发生?我想每个人都明白其中的原因,俗话说:县官不如县管。天高皇帝远,中央的一些政策在地方有时根本无法实施。
    为了从根本上维护记者的采访权,维护公民的知情权,我们就得下决心改变地方政府的权益意识。从基层抓起,在每个人心中种下维护公众权益的种子。对任何暴力事件,任何人都没有理由袖手旁观,因为看似受到侵害的是记者,背后却是在亵渎公众的权益。

本文链接: 谁给了你阻挠记者采访的权利?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【责任编辑:】
网友评论:查看所有评论

请在此发表评论
公法评论网作为公法学术性网站,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互动讨论,但请勿发表无聊、谩骂、攻击、侮辱性言论。

用户名: 匿名发表

阅读排行
·汪东兴交代田家英死亡真相
· Jeffrey-Infinity :如何读懂讣告和悼词里的
·李劼;历史重演可能:东汉末年或清末民初
·高华:蒋介石为何在大陆失败
·安德鲁·拉利波特等: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挑战
·反思稳定压倒一切——孙立平访谈录
·刘小枫:“龙战于野,其血玄黄”——共和国战争史的政治哲学解读
·文贝:《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》伤害最大的是中央文献研究室
·王俊秀:江平先生与“八/九”一代
·杨尚昆1986年谈张闻天与毛泽东
相关文章
·李泽厚:关于中国现代诸作家
·微软(中国)CTO韦青解读《深度学习》
·季卫东:漫山红叶梦法治
·专访余英时:中国现代学术“典范”的建立
·吕恒君: 金庸的江湖:集体无意识的文化迷梦
·刘晨 马想斌:微信正不断固化着社会阶层
·许成钢:逃出“制度陷阱”
·吕雨辰:“清凉境界”中的高层权斗 —《笑傲江湖》读/听后感之
·丁道师:虚构的金庸武侠小说 对我们有什么现实意义?
·陈墨谈金庸:为什么说江湖内外,金庸都是个传奇?
公法评论网建于2000年5月26日。本网使用资料基于学术研究之目的,如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,请即指出,本网即予改正。
范亚峰信箱:gongfa2012@gmail.com.欢迎投稿,欢迎推荐文章。
Copyright © 2000 - 2012 公法评论网 All Rights Reserved
两足行遍天地路,一肩担尽古今愁。以文会友,以友辅仁,砥砺意志,澡雪精神。